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刚刚!华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Mon Feb 10 2020 09:26:06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今日话题

转眼2月已过去了快三分之一,

但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这场病毒的蔓延形势,

远超大家的想象。

截止北京时间2月9日8时25分,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病例已达到37251例,

疑似28942例,

治愈2651例,

死亡812例。

图片

随着疫情蔓延到

澳洲、美国,法国,德国等国,

海外华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外国人对于病毒的恐慌,已经发展成对中国人的歧视。一股针对华人的歧视情绪正在全球各地迅速蔓延。

01

澳洲亚裔饱受非议,“任何长着亚洲面孔的人,都有可能传播病毒“

据ABC报道,华人女孩Iris Zhao告诉记者,

她当时正站在超市的过道上,无意中听到这样的话:

“亚洲人……待在家里……停止传播病毒。”

Iris停下来看了看,发现一个女人神情严肃,两眼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地板,仿佛在自言自语。

“当她知道我在看着她时,她的声音降低了,但当我走开时,她还在喃喃自语。”

图片

Iris Zhao

(图片来源:ABC)

随着疫情日益严峻,一个新的问题正在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报告说,他们听到了一些种族主义言论和辱骂,这些人认为,病毒起源于中国,所以

任何长着亚洲面孔的人,

都有可能传播这种疾病。

Iris感叹说,“在此之前,种族歧视这件事,我一直以为是别人的故事”

黄金海岸的华裔医生Rhea Liang发文说:

今天有名患者开玩笑说,

因为害怕新冠病毒,

他不敢和我握手。

图片

可是Liang医生从未离开过澳洲,她认为
这不是对疫情的预防,这是种族主义。

图片

推文下方一位名叫Nadia Alam的医生也说,

因为自己的儿子有一半中国血统,所以在学校受到了霸凌。

“他们‘测试’他有没有得病,跟踪他,恐吓他,还把他弄哭了。”

图片

澳洲医生Lai Heng Foong则表示,

一位母亲带着她6岁的儿子来看病,

她说因为孩子和很多亚洲人一起上学,

她想确保她儿子没有被感染。

“但她儿子根本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

图片

澳洲一位名叫Peter Kim的父亲的遭遇,更是无奈。

他来自韩国,想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当地一所寄宿学校就读,

可是却被学校劝退了。

图片

校方给出的理由是:

曾去过确诊病例国家或地区的学生,

两周内不得上课。

Peter却表示:

他的女儿从未去过中国,

近期也没有跟疑似症状的人接触过。

最后只能将女儿送去可以马上入学的学校。

图片

除了医院,学校之外,歧视也伴随着病毒传播开来。据Guardian Australia报道,澳洲居民Angela Prendergast告诉记者,她目睹一名年轻的亚洲母亲带着婴儿坐火车而白人女子让她站在车厢的角落里,
因为她在传播病毒。

图片

“你不能咳嗽,要咳嗽也只能在角落里咳嗽,病毒就是这样传播的。”

在墨尔本,一位戴着口罩的华人

在电车上被一群Teenagers拳打脚踢,打下了电车!

图片

Uber司机看到戴口罩的华人,

直接拒单,招呼都不打,一脚油门就走了。

图片

一名在澳洲找工作的华人女孩Gia Fan也遭遇了困境。

图片

Gia Fa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Gia Fan称,虽然自己在台湾上过大学,

但已经在澳洲生活了10年,

也拿到了永居身份。

因为家人急需用钱,

想要找一份时新$25以上的工作,

但她很快被种族主义的评论淹没。

图片

有人在Facebook上称她是

“行走的病毒”。

图片

还有一名网友讽刺道:
“你知道怎么治疗新冠肺炎吗?”

图片

02

澳洲企业公然辱华,“疫情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它是‘中国制造’”

据Yahoo News报道,

澳洲一家Woolworths门店的员工因害怕感染病毒,

竟直接驱赶亚裔顾客。

图片

“如果你的员工将一名亚裔顾客赶出店内,还把这当成防止其他顾客染上病毒的英雄举措,该怎么办?”一名亚裔顾客在推特上写道。

图片

这名顾客表示,最近这段时间,没有丈夫陪在身边的话,她都不敢走上街头,

“我害怕他人的指指点点。”

澳洲一家公司利用新冠病毒上升为全球健康紧急事件打广告,

图片

宣传内容是“冠状(Corona)春节特别活动”(Corona为啤酒品牌)。

前去参加该活动的顾客花8澳元,

可以买一杯Corona啤酒、

一个免费口罩

和一杯名叫“皆大欢喜”的鸡尾酒。

图片

在Instagram上的广告图,目前已被删除(图片来源:ABC)

澳洲知名品牌Harvey Norman,

也公然搞起了歧视!

在一家门店外的广告牌上,

赫然写着:

“我们的床垫没有病毒,

因为是澳洲制造。”

图片

有网友痛批:

毫无意义!

图片

网友纷纷表示:

言外之意,中国制造,就有病毒?

这难道不是种族歧视吗!

图片

另一个拿“中国制造”做文章的,还有澳洲的一家咖啡馆:

“疫情不会持续太久,

因为它是‘中国制造’。”

图片

03

西方媒体过度渲染,华人在世界各地遭遇不公对待

不久前,
一封伪造的澳洲昆士兰卫生部警告信在朋友圈疯传。警告信有模有样的告诫大家,不要去华人聚集的地方…

图片

“昆士兰卫生部针对新冠病毒发布3级健康警告,建议不要去武汉,中国,布里斯班的Sunnybank, Sunnybank Hill, Runcorn,Eight Mile Plains。以及其他所有中国人占当地人口1/3以上的地区。”澳洲报纸对疫情的报导也在华人社区掀起了轩然大波《Herald Sun》在头条标题的一旁,
附上了一个插图,上面写着:“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

图片

文中“Pandamonium”一词,

原词应该是“Pandemonium”,意指“混乱不堪”。

可文章标题却将“Pande”

换成了“Panda(熊猫)”。

另一家媒体《XXX Telegraph》,

也是加粗大写:

“CHINA KIDS STAY HOME

(中国小孩不要出门)”

图片

除了澳洲之外,

疫情将惶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图片

大家对亚洲面孔极度“敏感”,

华人也因此遭受了各种不公的待遇。

图片

1月27日,

丹麦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日德兰邮报》

刊登了一幅漫画。

漫画中,

中国五星红旗上的5颗星星

被改成冠状病毒。

图片

在法国,

《皮卡尔信使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

《黄色警报》的文章,

配图则是一名亚洲妇女戴着口罩。

图片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

标题是这样的:

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

图片

《华尔街日报》的官方推特账号

以及这篇文章的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的个人账号,

目前也都遭到了来自众多网民的谴责。

图片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华尔街日报》竟然用这样的标题,这毫无疑问是种族歧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太失望了!”

图片

“so fxxking angry!

上次听到“东亚病夫”,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

图片

“都2020了,竟然还有人用这样的标题。”

图片

图片

连一些非华人的外国网民都看不下去了。

图片

图片

德国《明镜》周刊的期刊封面,以“冠状病毒 中国制造”为题。其中“中国制造”用黄色加粗字体方法呈现,
而副标题则是:“中国的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蔓延——给人类带来危险的后果。”

图片

前不久疯传的“吃蝙蝠”视频

也有外国网友造谣称,

蝙蝠汤是武汉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

图片

还配上了一个中国妹子吃蝙蝠的视频...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女主播在2016年于太平洋岛国帕劳Palau录制的。

图片

但偏偏在这个关键时期,

这样博眼球的“应题”内容却让不少外国民众信服,

图片

乌合之众的破坏力,比病毒可怕多了。不少网友都跟风在推特上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类似Chink(中国佬)之类的种族歧视字眼频频刷屏..."要想彻底阻止病毒传播,不如我们直接丢颗原子弹给这些中国佬?@特朗普

图片

“冠状病毒到欧洲了。是时候穿上这身装备,把街上能看到的中国佬都痛扁一顿”

图片

图片

一名开药店的印度人为了卖口罩,在Facebook到处宣传华人病毒恐慌,

图片

在种种真真假假消息的影响下,现在国外很多人都很怕靠近华人…

图片

西方媒体的指向性,

无疑增加了当地人对华人的偏见和不满。

当地时间1月31日,

在德国柏林中心区,

两名阿拉伯裔女性辱骂并袭击了一名23岁的中国女生,

向她吐口水、撕扯她的头发,将她推倒在地上,

随后殴打并踢了她腿部、身体和头部。

一边打一边骂她是

“中国病毒”。

图片

图片

日本有餐厅张贴“不接待中国人”的告示,

称这是为了防止传染。

图片

越南一家酒店贴出了标语

“抱歉不接待中国人。”

图片

在意大利,

一名华人女子在搭乘公车时,

被人赶下了汽车。

图片

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场足球赛中,一名13岁的中国少年被意大利球迷攻击。

图片

"希望你就像中国一样轻易患上武汉病毒。"

图片

在加拿大,一家武汉中餐馆遭遇网络霸凌,

图片

还说武汉病毒传到了华人聚居的万锦市。

图片

中餐馆老板收到无数电话骚扰....

在ins上,一篇介绍加拿大新开的中国麻辣烫餐厅的文章下面,

图片

留言不忍直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韩国,一家商户贴出告示,

中国人禁止出入

图片

04

华人采取行动,“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

面对此前澳媒涉嫌辱华的头条标题,澳洲华人Wendy Wong在Chage.org上发起请愿,

要求这两家媒体就涉嫌使用歧视词语向华人社区公开道歉。

图片

请愿中指责《Herald Sun》和《Daily Telegraph》,

“应该认真承担起媒体道德责任,

做到公正、客观地报道”!

图片

2月7日,抵制歧视的游行,

也在澳洲上演。

图片

图片

在墨尔本和悉尼的市中心,

展开了一场游行抗议,

针对的是这次对华颁布的旅行禁令。

图片

反对种族主义组织的William Wong表示,

这次游行的目的是

“抗议关闭边境、

反对将侨民遣送至圣诞岛、

反对对华人和亚洲人的种族歧视”

图片

抗议者们冒雨举着牌子,

“抵制病毒入侵,

不是种族歧视”,

图片

“我不是病毒”

图片

在澳大利亚生活了20年的SK Zhang说,

“这种病毒令我们害怕……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成为了种族主义和的目标。”

“9/11之后,人们把每一个穆斯林当作恐怖分子看待,这就是现在人们对我们的看法。”

图片

澳大利亚老师Andrew Branchflower最近和家人从中国回来。

“我妻子是中国人。我的孩子长得像妈妈。“黄祸言论”升级的速度让我感到震惊和愤怒,”他在特推上写道。

“但幸运的是,

华人社区不会无视这些言论。”

图片

一位在法国的匿名亚裔女生

在推特上创建了话题:

#JeNeSuisPasUnVirus

(#我不是病毒)

迅速掀起了反歧视的浪潮。

“我是中国人,

但我不是病毒!

我知道大家都怕病毒,

但请不要有偏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意大利,

一名华人男生在佛罗伦萨街头,

戴上口罩,蒙住眼睛,沉默地站着

用这样的行为对种族歧视表示抗议!

图片

有人无视走过,

图片

也有人走上前去,

给了他一个拥抱。

图片

最令人动容的是,

有许多人将男孩的口罩和眼罩

摘了下来。

图片

日本政府和日本许多企业,

主动向中国捐赠防疫物资。

图片

都在为中国打气,

超市里都挂上了,

“中国加油!”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些捐赠给武汉的物资包装箱上写着: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图片

远在迪拜的哈利法塔也

为中国、为武汉加油打气!

图片

今日结语

这是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

而不是种族之间的战争。

希望全世界人民可以团结起来,

一起打赢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役。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爱国爱人类的中国人值得全世界的尊重! - 蝴蝶飞呀 [97] (2020-02-13 10:14:15)

发布歧视文字和信息的人们,静静地想一想吧,你能做到告别新婚妻子,白发父母,学前儿童义无反顾地走向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吗?! 你能做到明明知道被感染的几率成百倍地增加,这一离别可能成为最后的一面,却还是坚守在医疗岗位几天几夜不愿下岗休息吗?!

请看看有多少伟大的中国人正在为全世界做的贡献吧! 为了救治受感染群众,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在千百年来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期间,承受着与亲人不能相见的痛苦,秉持着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抱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高度觉悟,主动隔离,并与各国政府机关合作,通报旅行纪录等等。。。

面对一个地域面积如此之大,居民达到16亿之多的超级大国,流动人口量相当于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人口流动量总和的形势下,中国人上下一心,对疫情的控制做着最大的努力,从白发苍苍的退休老奶奶到患冻骨症的医疗勇士,有钱的捐款捐物,没钱的出汗出力。。。

这种时候,还要抵御你们的偏见和歧视?! 不觉得这类言行的渺小和卑劣吗?!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人性也成了一个空洞的字眼?!

我,一名弱小的女子做不了惊人之举,没有横溢的才华不能妙笔生辉。只能先不去光顾但凡有歧视行为的商家,看其表现,知错能改者,终归不忍心应该会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谁还不会犯个错什么的,是吧?

抛砖引玉,周围卧虎藏龙的朋友们,请你们伸出手拿起笔登上各媒体的平台,让世界听到看到感受到中国人抗疫的伟大事迹和善良美好的一面。有幸有同仁想要转发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请不要犹豫,和大家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欢迎用各种语言(英语,法语等等)把我们充满爱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和视频和您周围的人尽情分享吧。中国加油! 抵制歧视!

------ 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 (没找到蝴蝶贴个蜜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