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清华设计者: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 中国会怎样?(图)

Mon Sep 29 2014 18:32:43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上千只深蓝色的气球连成一片梦幻般的蔚蓝色的海洋,风起时如同一望无际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就是大型线上线下互动作品 “海拔66米”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

 

  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游艇及水上环境研究所提供的一个数据: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海平面可能在全球冰山消融后上升66米,海洋将淹没中国经济最发达的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亿多的地域。

  “海拔66米”用动态平面模拟海平面的浮动上涨,提示海洋未来在北京的位置和高度,观众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名为“海拔66米”的游戏和海平面的实体进行互动。

  “海拔66米”是9月26日在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时尚回廊举行的“2014年水上环境论坛”的参展作品,该作品的立意非常契合这次论坛的主题——“浮生——正在改变的世界”。

  作品的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涂山说:“尽管我们生活在陆地上,陆地是漂浮在海洋上的,所以实际上我们是一种漂浮的生存状态。”他希望作品能够传递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这一危机的严重性,并将会在未来持续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论坛的策划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说:“人类依附于地球,仰仗着陆地与海洋的馈赠完成一个个时代的更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我们冀望于探索出最长远和舒适的人类和地球的相互依存方式,找到最优的‘浮生’状态和生命形态。”

  他说:“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关注海洋、引进风险投资进行海洋漂浮的行动,我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艺术性表达,让更多的民众去了解,去认识。”

  甄巍还在论坛上提出了“海上乌托邦”的概念。他说:“在公海上,也许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规则,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则。”

  为什么是公海?“公海给人畅想的自由。一片深蓝色的海,人类很少驻足的一片原海。过去,人类把海洋作为一个经过地,而现在,我们把海洋作为一个目的地。”甄巍这样回答。

  涂山非常赞同甄巍的观点,他说:“过去人们关注海洋更多是获取石油、矿藏等能源,而现在人们需要思考如何抛弃仅从海洋“索取”的方式,转而思考建立一种新的关于海洋的价值观。在面对海洋的时候,不仅仅去考虑去获取什么,也要考虑去不损害什么。”

  澳大利亚Scott Carver设计公司的建筑师Andrew Turnbull在论坛说:“全球气候变化将会需要一个融合了科技、设计、技术、资本并重新定义的未来多元社会----陆地与海洋。”

  本次论坛采用TED这一流行的演讲形式——同主题下广泛涉及科技(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与设计(design),采取称之为“TED Plus”的一种更加灵活的形式,邀请科学家、画家、设计师、企业家等人士,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对人类、地球、环境、海洋相关的设计、技术、人文话题的观点进行分享。

  水上环境论坛创办于2013年,由清华大学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发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多个院校、媒体和机构加入协作。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