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湖北孝感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 金额400元大洋(图)

Sat Jan 10 2015 10:22:51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图片
图为85年前的红军借条。 通讯员宋俊初摄

原标题:孝感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 金额400元大洋(图)

武汉晚报讯(记者汤华明通讯员宋俊初邱少坤曹庆波) 昨天上午,在孝昌县金盆村贺家畈村民杨明荣家,武汉晚报记者见到了一张85年前红军出具的借条。借条由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出具,借款400元大洋,是杨明荣祖父杨长银在1930年借款给红军时所留下的凭证。

这张有些发黄的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写着“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落款为“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还盖有队长涂杏的印章。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借条略有破损,部分字迹模糊不清。

记者翻阅资料了解到,1930年,村民杨长银家所在的大悟山一带,包括孝感观音湖地区,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的秘密联络点。

据1992年版的《孝感县志》记载:“1930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红一军一师于阳平口战斗后,进行扩编整训,部队由1200人发展到1500人。”为了扩大革命武装,第一分队奉命在当地筹集资金,当时杨长银的儿子杨文顺有21岁,杨长银为了凑齐四百大洋借给红军,还让儿子杨文顺到亲戚家借了100多元大洋。

杨长银的孙子杨明荣今年76岁,他告诉记者,父亲杨文顺临终前说,当时的红军部队吃穿和作战的费用都十分紧张,借条是用毛笔写好的规范格式,红军部队收到借款后,就在借条的中间填写被借款人的姓名和所借款的数额。

85年过去了,杨长银和杨文顺已经去世,杨明荣一直珍藏着长辈留下的这张借条。

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孝昌县财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余先生称,该借条须经权威部门技术鉴定,一旦被确认,县财政部门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给杨明荣家兑付现金。

记者向银行询问得知,当时的1元大洋相当于现在的60元至80元人民币。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