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一位老移民亲诉:来加20多年,被迫换房3次

Tue Nov 16 2021 06:26:04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下文为转载网友投稿,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把房产当作保值工具和投资工具的人,他们的那份理性和洒脱让我望尘莫及。我每次置业,都对一见钟情的未来新家抱着"此生唯你,不离不弃"的心态,好像在教堂宣读婚姻承诺一般。

第一次做房主,是被迫。话说我和妹妹先后来加留学,顺利拿到学位,然后移民入籍,又各自找到工作。一切的辛苦和努力都收获了相应的回报,那是1998年的春天。就在我俩正兴致勃勃地计划着今后的美景,一场飞来横祸瞬间撕毁了我们的"蓝图"。

那时我们租住在位于世嘉堡和万锦交界处的一户民宅,屋主来自香港。某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我们行走在自图书馆回家的路上,被几个黑人少年自身后突然袭击,抢劫了我们的背包手袋。争执中我们的手被划破,然后眼睁睁看见自己的随身之物落入他手,一阵风消失。虽然算不上破财,也无大伤,但是我们的心灵第一次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我们对世界失去了信任,甚至,"奋斗"二字,也变得如此虚无讽刺。

图片

家,应该是安全温暖的港湾。显然,我们租住的地方已经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心理慰藉,我们必须找寻一个新家,彻底弥合心灵的伤痕。第一次,我们萌生了要买房安顿的强烈渴望。因为单身,更为了安全,我们很快决定,我们买共管公寓。那时候看房置业,什么也不懂,就买了份"多伦多星报"在房地产栏目来回搜寻。我们被告知,北约克的央街,是既安全又方便的地段。锁定了地区,我们跟着经纪看了几幢楼。经纪看我们年轻单身,特意挑选了相对廉价的户型让我们比较。不想我们口袋不鼓眼界却不低,最后机缘巧合地看中了一户私卖的豪华型公寓。我们与犹太老太太屋主艰难地谈判划价,最后拿下了房子,有了我们在枫叶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们的共管公寓的出价,若是在远离央街的地区,可以买独立屋了。虽然心疼,但是我们为了性命安全,不去多想了。我们公寓楼的住户们,以富裕退休老人居多。我们很快爱上了周遭的一切,并与邻里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里,是文明又体面的世界。

时光荏苒,几年后我和妹妹分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妹妹随夫君去了美国。我继续守着公寓经营我自己的小家庭,直到两个小宝贝先后诞生,加入到我的家庭。终于,我知道再不舍,也必须为孩子们觅得一个更宽敞的生活空间了。当年以为是高价买下的公寓,住了十年后重新上市,还是很快以高出当年的买入价十多万顺利卖出。那是我第一次震惊房子的增值功能。

图片

我们搬到了北郊。这是我的第二次置业,其实还是被迫。当时我和先生觉得我们选中的独立屋,好像又稍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因为有孩子,我不可能再像单身时那样节衣缩食,克扣自己做房奴了。该咋整咋整吧,我决定对贷款利息这类开支听之任之,闭目不看。很快,房子的价格一路绝尘而上。现在,我们已经在这个家里住了14年了。14年间,我们的收入像蜗牛爬树,而我们的房子价值,却好比火箭升空。

春夏秋冬,我们装修地库,养花种菜,闲时在家门口的池塘遛弯,树林漫步,以为就这样岁月静好,一生一世了。孩子们也在喜欢的房子,喜欢的社区慢慢长大。谁知,孩子的成长又带来了新的变数。去年,大宝考上了城里的高中。我高兴之余发了愁,上学通勤咋办? 结果一场世纪全球大瘟疫给我们暂时解了围: 大宝居家网课了一年。这一年里我们琢磨: 光靠躲还是躲不过去,孩子总要去学校的。不行,还是得在地铁线上安置一个小小的据点,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完成高中学业。

这第三次置业,依然是被迫。北约克,14年前我因为孩子万般不舍地离开,今天孩子又引领我心心念念地要回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北约克,你是我的苏莲托。只是没曾想,我的重归苏莲托,比起当年,是难上加难了!再次回到这里寻觅,我惊讶又感叹:十多年的时间,北约克的精华中心已经被一拨拨雨后春笋般的高层公寓楼见缝插针似地占满。有趣的是,公寓楼里的人口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看到进进出出的多有年轻人,亚裔面孔不在少数。回想从前,豪华公寓多是富裕老年人的归属,而且是本地人占据主流,我不由浮想联翩,从前那些曾经给过我诸多关爱的好邻居们,你们今可安好?

图片

因为疫情,已经涨了又涨的多伦多房市愈加疯狂,我们从今年的春天看到了夏天。面对哄抬价格,争抢offer的卖方市场我们完全无法参与,一次次放弃。眼看暑假即将结束,我们别无选择,狠狠心地签下了一个一睡房的小户型。相比我的第一个公寓,如今我们花的是双倍于当年的价钱,买回的是比从前的面积一半还不到的迷你公寓。我安慰自己说,没法回头去比了,否则永远只能举步不进。往前看吧!

回想我的三次置业,没有一次是出于投资眼光或者远见卓识。我总是被生活的潮流带到某种境地,不得以甚至是不情愿地做了房主。而在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后,我不得不说,房市,是都市人无法忽略无法逃避的东西。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身边不少朋友都组团去美国置业买地;这些年也不时听说谁谁添购了投资房。他们应该都有了丰厚的回报。对于我这样被动的人,财富的机会总是一次次错失。幸亏,按步就班的生活"逼迫"了我几次,才没让我沦为赤贫。究竟,这样的房市健康吗?现今,再来质疑这一话题,已经很微弱了。若论沧海桑田,我们身处的世界,哪个方面不是如此,又岂止房市?个人终究如此渺小…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我的情況跟妳極類似,我也是'被迫'買了郊區獨立屋賺三倍,為小孩買了套房賺一倍 - 我好喜歡這種'被迫'喔! [59] (2021-11-19 0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