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说说“铁杵磨成针”在美国的遭遇

Sat Aug 30 2014 16:52:56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孔融让梨遭遇美国孩子》的文章,引起不少轰动,很多读者觉得自己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其实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个观念在不同国家人的眼里可能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孔融让梨”如此,“铁杵磨成针”也如是。

 

 

  绝大多数人想必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成语和其背后的故事,它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很显然,这个典故隐喻的是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故事很积极也很正面是吧?不过,在美国学生(十岁左右学中文的孩子们)眼里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质疑最多的是以下几点。

  · 要磨针的话为什么要用铁杵呢?为啥不选用更合适的材料?

  · 明知铁杵不是最合适做针的材料,却非要拿它去磨针,这种行为根本不是勤奋,应该算钻牛角尖了,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偏执狂了。

  · 那么大的一块铁杵都磨去了,只为了得到一根小针,这是浪费资源的行为。

  如果在只有铁杵这个原材料、而又必须制作针这样的前提下,美国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做法,而这些做法也彰显了美国不同于中国的教育思想。

  1、如果铁杵是唯一可能的原材料,那么应该首先把精力放在找合适的工具上,切割一小块下来再磨,这样不仅浪费会比较少,也会节省很多时间。

  独舞评语:努力很重要,动脑筋提高效率则更重要。

  2、若能把磨针花费精力花在造一个工具上面,最后把铁杵造成很多针,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还能造福整个人类。

  独舞评语:学会从小事看大,有商机也有社会效益。

  3、铁杵磨针是在拼时间,也是在浪费生命,买根针又不要很多钱,婆婆可以把时间话在更擅长的事情上,赚了钱来买根针好了。

  独舞评语:鼓励每个人去发挥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很显然,铁杵磨针的成语在美国孩子这里算彻底沦陷了,而这其中蕴含的「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勤奋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也同时被不少美国大人的质疑。

  多数美国人认为,追求目标时只有勤奋和坚持是不够的,目标还要树立的合理,要有务实精神,而务实才是美国人最推崇的品质和行事原则。 在他们看来,用铁杵去磨针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时,达到目标的速度可以有不同,勤奋坚持固然好,但要动脑筋讲究效率,坚持错误的做法会做很多无用功,像用铁杵去磨针就属于低效率的途径。对于懒惰,很多美国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懒惰有时候并不全意味着失败,这样的故事美国历史上很多,比如懒得去买菜的人发明了电冰箱,懒得走路的人发明了汽车,某些方面的所谓「懒惰」恰恰会激发另一方面的创造力,所以在提倡勤奋的同时也要辩证对待「懒惰」。

  美国的教育十分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挑战权威,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维,要能跳出常规去考虑问题,发挥想象力,鼓励多样性,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在树立目标上尤其要务实是美国人最高的行事原则。

  这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美国教育也有它的缺点和局限,但其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兼收并蓄双方文化的优点,既能勤奋又能有创造性地勤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岂不更好?!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