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知性之旅(四)

阅读量:10603 评论数:1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知性之旅(四)

------ 耶鲁镇、鬼门关、铁路及其它

莫笑【原创】


笼子网住的三文鱼

 

      鬼门关也是三文鱼的必经之地。当人在这裹足不前之时,三文鱼却奋力向前,逆流而上,回归故水,产卵生子。修两岸的铁路时,鬼门关处有山体塌方,使本来就十分狭窄的的河道更为险峻,甚至阻断了三文鱼的回乡之路,三文鱼大量减产。1913年塌方前,三文鱼每年回游300万尾,1921已骤降到180万尾。1940年人们曾用笼子网住三文鱼,再在上游把它们放生,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同时跳跃礁岩、逆流而上的特性深植于三文鱼的基因,不少放生的鱼还会返回下游,继续游跳,多数会死在途中。

 

 

      1944至1946年加拿大政府和美国合作,在这一险隘之处修建了7条混凝土的“国际鱼道”,分列在河道的两侧。鱼道内每上升25厘米有一阶梯、同时设有挡板,挡板有效地将水速从每秒7米减至每秒0.8米,三文鱼可以在鱼道内一级一级地向上跳跃。此后,局面才大为改观,回流产卵的鱼儿逐渐增多,三文鱼回游数量回升。鬼门关的耐人寻味在于,在破坏了自然之后,人们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几近恢复自然生态,使三文鱼重获较安全的回归之路。

 

 

      鬼门关缆车站有功能齐全的展览中心。有原住民的图腾、展览馆,咖啡厅,礼品部等、甚至有模仿淘金的工作坊。我们详细地看了展览;看了三个小电影;泥沙淘尽始见金,Julia在这还淘到一点“金子”。

 

 

      离开鬼门关缆车站,我们驱车返回了希望镇。上世纪80年代由硬汉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主演的著名好莱坞大片“第一滴血”(First Blood)就是在这拍摄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我们特地前往一睹景物。

 

 

      山河依旧、林木依然,只是那座在影片中令人难忘的斑驳铁桥不见了。我们的车驶过去后才发现错过了景点。回去看时这桥已经被新修的钢筋混凝土桥取代。黄鹤一去不复返,原来的特色早已荡然无存。

 

 

      还好前面的壶谷(Kettle Valley)有奥赛罗隧道(Othello Tunnels)公园。这一隧道工程是加拿大国家铁路(Canada National Rail,CNR)的一部分。这里有三座大山,个个都陡壁悬崖、巨石嶙嶙。许多工程师认为在这里修铁路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至少要修建一条一英里长的隧道。具有建造太平洋铁路经验的安德鲁.麦克古工程师不认同。他带着仪器、爬山涉涧、攀岩越石、坐在藤筐从山顶吊下勘察山形地貌,形成并提出了绝妙的建造计划。他的计划是穿越三座山脉、多次跨越在山间环绕的科奎哈拉(Coquihala)河、以一条直线为轴心,开凿5条隧道,修建七座桥梁。5个隧道总长度不超过半英里。

 

 

      可奎哈拉铁路这一段,是加拿大铁路建设中最艰苦的一段。不断发生岩石滚落、泥泞不堪、冰雪滑坡,使得在铁路动工后的七个寒暑中,停工时间长过开工的时间。麦克古工程师超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施工之余,常让工人朗读莎剧中的章节,还把很多隧道桥梁都用莎剧主角的名字来命名。奥赛罗、罗密欧、朱丽叶、李尔、洁西卡,耳熟能详,繁忙的工地充满浪漫的气氛。壶谷这一段路途险恶,铁路建成后在两个方向上的列车多是在夜间行驶,因为怕白天乘客看到铁路旁壁削万丈,会怵目惊心、惶恐不安。  

 

 

      可奎哈拉铁路这一段工程1914年完工, 铁路繁忙过一阵,后来公路和飞机等交通路径和工具的发展分流了很多乘客,1959年11月暴雨后发生滑坡,冲走一段铁路。铁路在服役将近48年后的1961年关闭。 现在奥赛罗隧道已辟为观光步道,让人们观赏那5个隧道及周围的景致。

 

 

      我们到了在林中奥赛罗隧道停车场后,沿山路前行1公里多,见到了科奎哈拉河。河床满是石头的科奎哈拉河在这转了一个120度的弯,再前行 不久就到了隧道区,第一条隧道出现在眼前。隧道口并不规则,里面黑黑的、高大宽敞,地面是碎石,湿润有水,铁轨已移走。在这黑黑的路上,只有隧道口可见光亮,并可洞见前面的至少两个隧道的洞口。

 

 

      出了隧道,豁然开朗。步道两边都有石头垒起的高及膝盖的护墙,两旁石峰耸立,紧挨崖壁生长的树木纷然;下临深壑,在乱石中穿行的静水婉然。仰视山峰,峥嵘崔嵬,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五个隧道,在一条直线上,峰回路不转,水曲流绵长。隧道内依长度明暗不同,隧道外因山势景色各异。游客都很兴奋,频频照相、久久流连。

 

 

      我们离开时,将近6点。这一天愉快的旅行即将结束。从这五条在深山中的隧道,看到了前人的智慧和坚韧。我想,在修路时,尽管困难重重,先人们并不退缩,因为他们在做造福人群的千秋万代的事业。这条代表着未来、坚固无比的铁路,48年后会被废弃,100年后让我们凭吊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人类正是这样,在探索未来的路上大踏步前进。尤其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少喧赫一时的事物,转瞬化作过眼烟云。大自然是人类及其事业的载体,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就如隧道穿膛的这三座大山。但它会一直这样默默地忍受吗?断然不会。

      斯时,云霞明灭,天色转暝,我们踏上了归程。

 

谢谢Patricia、云城听雨帮助修改增补

谢谢云城听雨优美精妙的照片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     
Avatar
游客   5年前
一天游写成四篇,都挺好看。一起发表会不会更过瘾?
   0    0

一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