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陪伴失智老人最需要什么?

阅读量:2041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这里是哪里?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我要回家!”

“我的东西怎么不见了?是不是你乱拿?”

“你又没有跟我说今天要去看医生,我不要去!”

这些都是失智症患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对话。常见的状况包含: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忘记物品摆放位置、忘记刚刚的对话、忘记自己早已退休、不记得长辈已经过世等等。这些因为因脑部退化而引起的记忆障碍,时常衍生出“讲不听”、情绪波动、言语冲突等问题。

理解失智症

失智症为大脑功能丧失后产生的一系列认知障碍,是一种不可逆、渐进性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影响的认知功能包含:复杂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学习与记忆力、感觉运动统合以及社会认知。而造成失智症的病因有数种,常见的为阿兹海默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路易氏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以及额颞叶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师陈惠娟表示,以最普遍的阿兹海默症为例,患者较早被发现的症状通常是记忆力衰退,容易忘记事情使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与家属的互动也容易因此产生冲突。这时候照顾者或家属需要适时调整互动模式,以缓解可能被引爆的负面情绪。

如何照顾失智者?

照顾者该如何与失智症护者和平共处?临床心理师陈惠娟表示,首先可调整对话模式,耐心回应,避免强调“刚刚已经说过了”。

由于患者大脑处理记忆的区域出现问题,产生记忆困难,即使重复多次,仍旧难将新事件储存在脑中,难免出现重复询问的状况。临床心理师陈惠娟提到,此时对患者强调“刚刚已经说过了”,非但无法改善记忆问题,还可能造成患者的焦虑和挫折,引发他的负向情绪。

尤其在需要患者配合时,若双方情绪紧绷,只会造成反效果。临床心理师陈惠娟提醒,在面对患者的重复询问时,需要花点心思耐心回应,或是替患者准备记事工具,协助记录重要事件,让患者忘记时有地方可以查找。

另外,也要减少纠正,临床心理师陈惠娟指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自己所认知的现实被严厉的纠正,失智症患者也不例外,患者被直接纠正时,容易出现明显反弹。

陈惠娟建议,与其直接否认患者,不如试着用描述实际状况的方式暗示患者现实,例如,当患者说错年份日期时,避免使用纠正的方式说“现在才不是1996年”,可以改成“我想今天应该是2023年1月28日”,或是避免说“某某早就过世了”,可以改成“某某好久都没有来我们家了”,如果患者还是不能接受,也许可换个角度,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不赞同也不否定。

此外,提供线索并主动予以肯定也很重要。失智症患者在初期可能会开始意识到自己记忆出现问题,会努力尝试想要记起来,陈惠娟提到,这时可以试着提供一些线索,让他自己慢慢理解。

例如,当失智症患者忘记自己是否用过餐,可以询问:“你现在会饿吗?”,如果回答是“不会”,那就可以顺着说:“我想也是,你刚刚午餐吃很多,吃两碗饭还把汤喝完了”,或是当患者在寻找物品时,先避免说“怎么又忘记了”,可以试着提示“我记得你看报纸的时候有戴眼镜,会不会放在客厅桌上?”

临床心理师陈惠娟提醒,对于患者的尝试应多予以引导及肯定,避免打击他们的信心。

失智者如同孩子一样陪伴

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随着时间逐渐衰退,也让照护愈加困难。当患者因为退化而逐渐遗忘家人,甚至对尽心尽力的照顾者大呼小叫,难免会让人感到无力与沮丧。

然而,患者的想法和行为出现改变,是因为大脑运作出了问题,即便他遗忘了许多人事物,照护者与患者当下的相互陪伴却仍真实存在。在这些时刻,重要的不是患者如何记得这个世界,而是如何能让彼此好好相处。

在过程中接纳这些生活的改变,心情平静地互相陪伴,在逝去的记忆中留下美好。

(转自健康医疗网)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     

一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