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配老花镜

阅读量:3073 评论数:0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老朋友薇薇到温哥华探望女儿,我去她家拜访她时,她鼻梁上架着一幅摇摇欲坠的老花眼镜正在玩手机,我笑她戴眼镜的模样酷似狼外婆。她说眼睛老化了,不戴眼镜看不清了。她问我有没有戴眼镜,我说还没有。薇薇不禁又赞叹起我来:你不仅眼睛好,身材好,人也显年轻,看上去我们哪里像同龄人啊!我拿过她摘下的眼镜戴上,哇,手机上的小字居然看得清清楚楚。薇薇连忙说,这说明你的眼睛也老花了,赶紧去配眼镜吧。

两年前,我发现看东西忽而清晰忽而糊涂,不知道眼睛怎么了,是颈椎病、失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引起的不得而知。学生时代,我两只眼睛的视力全是1.5,而且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视力。

趁着回上海的档口,我去了汾阳路上的五官科医院做了眼睛的检查。除了眼科,还顺便做了耳、鼻、喉、口腔的彻底检查。排四个小时的队,可不得好好检查检查。最后,喉镜啊,鼻咽镜啊,彩超啊……一大推的报告显示,健康无恙,一切正常。

医院对面有一家吴良材眼镜店,走出医院,走进眼镜店。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先生问我需要什么,我把自己眼睛的情况跟他说了说。老先生说给我免费验个光,根据情况,看看要不要配副眼镜。我乖乖地坐到验光仪前,老先生仔细询问,反复调试,一边验着光一边说我的眼睛非常敏感,一点点的差异都能察觉。呵呵,何止是眼睛敏感,全身的细胞都敏感着呢。老先生说我有非常轻微的近视,可以配一副眼镜先试试。接下来是选择镜框和镜片。老先生强力推荐我买一副红色的镜框,说很多人买的。我不喜欢红色,更不喜欢很多人都买的东西,最后选了一副浅灰色的钛架眼镜框。想不到一副眼镜价格不菲,感叹年轻时由于视力好,省下了买眼镜这笔费用。

一周后我去拿眼镜,这副眼镜戴与不戴似乎区别不太大,一定要说差异的话,那就是对着镜子,感觉肚子里一下子喝进了很多墨水。哈哈,老先生可真会做生意啊。

我平时看书或看手机仍然有点小迷糊,还是用放大镜看的清楚。于是,我没再用这副眼镜,改用放大镜。记得当时把眼镜放进盒子里时,手被眼镜盒恨恨地夹出了一个泡,痛得我哇哇直叫。估计这副新眼镜被我遗弃,它对我很不满那。放大镜一用就是一年多。偶尔路过眼镜店,也会进去,看看这,问问那。 

原来在加拿大配眼镜是要先去专业眼科大夫那里验光的,大概一百加币左右。然后,拿着验光结果去眼镜店配眼镜。初次配眼镜的感受是:验光费也不便宜啊!列志文某家眼镜店的一位中年女营业员,她似乎不仅仅负责给顾客配眼镜,还会对顾客进行镜界教育。她滔滔不绝的说:配眼镜不只是你个人的事,也是你对他人负责的表现;比如说你开车,你看不清道路,不仅对自己有危险,对别人也会造成伤害;不配眼镜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法的,给警察抓住是要重罚的……被她这么一通内在精神文明修养和思想觉悟提升的狂轰乱炸,谁还敢不配眼镜呀?

薇薇得知我打算找眼科大夫验光,她说:老花眼验什么光啦,我的眼镜都在淘宝上买的,五元钱一副。一百加币验光费可以买二十副老花眼镜了呀。你这样吧,一百度戴戴不行么一百五十度,一百五十度戴戴不行么二百度;多买几副试试,总有一副适合你。哎,我突然想起以前在超市看见过老外买Reading glasses(阅读眼镜),可能就是老花眼。于是,我先去超市转了转,从浅到深一副副的试戴,还真是老花眼镜,于是买了一副一百度的,省下了验光费。

戴上老花眼,终于把一只拿放大镜的手给腾出来了。但由于使用放大镜的时间太长了,总会习惯性的拿起放大镜来看。于是,我把放大镜藏到抽屉里去了,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不久,有朋友从国内回温哥华,又带了好几副淘宝上买的老花眼。我把它们放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随时随刻都能拿到戴上。

2017年春季我回上海,家附近有家眼镜店,生意很清淡。路过几次,总看见一位年轻的女性坐在柜台后面低头玩手机。当我走进店里时,女营业员倒是很热情的走过来问我有什么需要。我说我有老花眼,她问我是否戴眼镜,我点头说都是在淘宝或超市里买的。她立刻指出:这种眼镜不是根据你的眼睛度数定制的,会把你眼镜弄坏的。再说,两个眼镜的度数有可能也不一样,眼镜店里配的眼镜是专门为你的眼睛私人定制的,戴着舒服,也保护眼睛。听她这么一说,觉得蛮有道理。我告诉她我以前在眼镜店里曾配过一副眼镜的,可戴着也看不清楚。她让我把眼镜给她看看。

第二次,我带着第一次配的眼镜又去找她。她告诉我,我以前配的这副眼镜并非阅读用的,是一般的近视眼镜,走路或开车戴的。看书的话,要配一副老花眼镜。哦哟,配眼镜的花头精还蛮透的嘛。

终于也到了需要戴眼镜的年纪,于是,对周围戴眼镜的朋友开始关注起来。还真是,每个人的眼镜各不相同:有近视,老花,散光……镜片也分渐进式、全视线、隐形式、防紫外线……每个人的眼睛情况各不相同。淘宝上买的眼镜还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就像头发会变白、脸上会出现皱纹,眼睛也会慢慢老花。变老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在变老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成长到死。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我来说两句
发布者: 游客     

一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