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帖 发表回复
收藏 

传统文化释疑-宴饮中罚酒的含义 

传统文化释疑-宴饮中罚酒的含义

[size=5][color=#7030a0][font=楷体_GB2312]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视吃饭的民族,俗语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古代在中国,礼教盛行,而礼教中很重要的必修课就是祭祀,乡饮酒礼和射礼。 在儒家在经典释义里,祭祀,乡饮酒礼和射礼是用来参拜天地与祖先,明辨尊卑长幼秩序和选贤纳士的。儒家相信,一个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良好的教化,也就是“君德如风,民心似草”,祭祀,乡饮酒礼和射礼就是如何施行这良好教化的重要内容。《礼记 祭统》写明了“祭有十伦”:铺筵设几,交神明之道;君不迎送,明君臣之义也;献爵以齿(按年龄区别献爵次数),明尊卑之等也;孙为尸(祭祀中用以代表祖先的人),父北面事之(儿子为尸,即使是父亲在祭祀中也要向尸北面参拜),父子之伦也;祭有昭穆,亲疏之杀也;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爵赏之施也;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禄(夫妇授受祭器时不手持同一部位,回敬的时候必须换爵),明夫妇之别也;牲体贵贱,明惠之必均也;群有司皆以齿,长幼有序也;祭肉上下无遗,示明君在上,境内之民无冻馁者也。《礼记 乡饮酒义》中写道: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乡饮酒礼的含义,设立宾象征天的崇高,设立主人而象征地的卑下,设立介和僎象征日月,设立三宾象征日月星。古代制定礼法,以天为经纬,以日月为纪纲,以三光为辅助,这是政治与教化的本源。)《礼记 射义》中写道: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所以男子生下来三日,在家门左边悬挂用桑木做的弓弧,并用蓬草做成六支箭,让人背着婴儿,代男孩向天地和东南西北射出六支箭。天地四方间的事,正是男子去致力的事业。所以一定先要他对将从事在事业有志向,然后才可以吃米谷,让他母亲给孩子喂饭。) 在这些严肃的社会活动中,少不了的是宴饮节目。古时对赴宴礼节有非常细致的规定,比如对着装要求,主宾位置,升降台阶,献酒次数,推让次数,客套辞令等等。酒作为奉献给天地之神和祖先之灵的祭品,在人们在心目中是非常美好而且表示祝福的物品。一直到今天,美酒也是任何佳宴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有一项传统习俗在其意义方面可能会让人感到疑惑,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罚酒”。我们都知道,传统习俗里,当群众聚合在一起饮宴,时常会有一些助兴的娱乐节目,以竞赛为目的在游戏通常会产生优胜者和落败者,那么就总是落败者遭到“罚酒”。我个人从前经常感到疑惑的就是,既然酒是人人都喜爱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传统习俗会用酒来“罚人”呢?读完《礼记》我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我们老祖宗在创建这样的规矩时在用意在于:一个堂堂正正能立于天地之间的君子,应该是能惠及众人,以酒养人的人;而只有那些还未长成的需要他人养育的人才要别人奉之以酒,是人格和才能都还未健全的体现。那么在社交典礼中在竞技比赛里,优胜者是检验合格的标志,而落败则意味着自身还有缺陷,不足以担当大任,还处于被他人奉养的阶段。 搞清楚了这些民俗中让人感到疑惑的东西,心里会对老祖宗产生一种敬意和崇拜。每个人从生命之初到生命的终结,都要经过孩童,成人,而立,不惑,以至于知天命,花甲的年岁。试问有多少人能自问无愧于做一个天地之间堂堂正正的人?人的形体长成是必然的,然而人生最为难得的是心灵上的健全和完善。当这种对做人的终极目的被老祖宗提出来作为对后世子孙的期盼,我们大概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老祖宗的深意了吧? [/font][/color][/size]
[s:192]
新帖 发表回复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标题  (可选)
内容

恢复自动保存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