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陆海大国,相对于美日等传统海洋国家相比,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直至今日,提到海洋,映入国人脑海的恐怕更多的是“岛链”与“困锁”。在潜意识中,海洋仍是危险之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中国的海洋权益得到了大幅度拓展,但总体来讲,国民维护海洋权益的意愿仍基本是防御的、被动的。目前,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都已经或即将建造自己航母。拥有航母,不仅是一种军事能力上的要求,也是国家显示维护海上方向安全与海洋权益的重要标杆。 孙中山曾说过:“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势”。可以说,拥有航空母舰对于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对于增强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自信,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担负更多国际责任 海军是和平时期唯一可以跨出国门的军种,是执行和支持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也是国家塑造有利海上安全环境的战略性军种。 近年来,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汶川救灾等任务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均有突出表现。但是,相对于美军而言,由于缺乏航母等大型海上平台,中国海军在和平时期的大规模投送、部署与运用能力仍显得不足。 而航空母舰的服役,将大幅度增强中国海军在远海护航、海外人道救援、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救灾行动、紧急撤离行动,以及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海盗、走私等海上犯罪活动的能力。同时,在国际社会,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承担大国义务的能力,在更加广泛地开展海上联合演习、维护公海秩序等领域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巩固和拓展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与海洋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