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帖 发表回复
收藏 

《格律为谁》——入门级格律知识收集 

《格律为谁》——入门级格律知识收集

[align=justify]                                                                                                     格律为谁[/align][align=justify]                                                                                                         雨楼         每当在帖子里和大家论及古诗词的格律问题的时候,经常有一两个人表态,说他们尽管不懂这些知识,但是一样支持这些诗词作品。我对这些支持古诗文创作的人致以十万分的感谢。         古诗文的赏析,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入手的。例如立意,遣词,造句,风格,节奏,等等;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尤其是近体诗,即绝句和律诗,就是格律。熟悉格律,不仅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也能加深古诗的创作能力,甚至也能提高现代诗的创作能力。下面主要讲解一下让许多人困惑的格律,如果希望仔细研究一下的话,请参照如下网页[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466.htm]http://baike.baidu.com/view/7466.htm[/url],多处地方我只是做一些总结而已。         古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区分         古诗分为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又基本分为绝句和律诗,这中间的不同,主要从格律上区分。首先要说的是古风。         好,关于古风的格律描述到此结束。         不是阁下眼睛有问题,或是我忘记输入,更不是我懒。我之所以上面直接结束掉古风格律的特点,是因为古风基本上没有任何格律要求。         古风指的是唐代以前成型的诗文文体的总称,其具体特色为基本上没有任何格律要求——我很喜欢这一点——甚至每句话的字数都没有任何要求,韵脚亦不必唯一。你可以写五言,七言,甚至六言诗,既每句话有五字,七字,甚至六字,你要胡言乱语都行,每句话的字数不一样在古风中是允许的,更没有律诗中间二句必须对隅的规则。         以那首古诗《咏鹅》为例,看头就是“鹅鹅鹅”,后面就都是五言句。标准的古风的样子。这几点应和现代诗差不多,只是遣词造句的区别而已。正因为几乎没有格律要求,所以创作较易,而出好的作品反而较难,因为可以随便创作,最后往往读起来无法朗朗上口。         古风创作较容易入门,适合初学者试手,建议新手尝试创作几首后练习一下近体诗,熟悉格律和韵律的应用,再回来创作古风,应该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因为古风的格律规则较少,所以之后主要讲解的将是近体诗的格律,对比近体诗的格律,看官们应该会了解古风的格律要求到底多么少。         古风和近体诗的差别等诸位熟悉了近体诗的格律后就可以很容易的区分,而近体诗中律诗和绝句的区分十分简单,如果已经确定是二者之一的话,只要记住四句话的多是绝句,八句话的多是律诗就可以了(也有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         近体诗的格律         下面的内容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的重点,因为实际上格律的要求多的要命,我只挑些重点的,可以让大家快速入手近体诗创作的内容在这里讲。若是有兴趣详细了解的人,可以点击上面的超链接来学习更多格律知识。         格律诗的要求,重要的部分大概分为四声,律句,韵律,粘对,对仗(既对隅,只有律诗要求。)         四声         古时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非为,一,二,三,四……抱歉我说废话了。         古四声,平即为平声,上去入都为仄声。而今音中,原来的入声基本已经消失,有些融入到了三声里面,所以基本上上,入即为现代的三声,去即为现在的四声,而平声现在被分为了一,二两声。         需要另作声明的是,古音和今音多处是截然不同的,读古诗的时候需要参照古音来辨别是否入韵或者依照格律,具体可以参照《平水韵》,这里说明一下本人是没看过这个的。现代人做近代诗可以不参照古音,用今音就可以了。就算是今音,地方音之间也有不同,所以还需要知道作者是哪地人,或者是否依照普通话音等等。说道这里,我比较羡慕一些人,因为我是只会说普通话的,然而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完全消失,然而地方话中,却还有入声的出现,诸如闽南话,这对诗词创作可谓不小的帮助。         律句         律句即为四声的应用。其实律句有几种标准形式,其中五言的有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和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几种,七言为在这些句子之前再加一个节奏单位,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诗基本上都为这几种律句,如果觉得麻烦,其实也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个字子不用依照律句(五言第五字也不可改,七言可以),但是二四六必须依照。不过也应注意几点,应尽力避免拗句的出现,如果出现孤平或者三平调更是犯了大忌。         孤平即为除了句末一个平调以外,句子中出现其它单独的平调,例如          仄平仄仄平         注意第二个平单独出现,此时为孤平。如果希望更改可以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即为          仄平平仄平          此时拗句消失,孤平也不存在了。         注意孤平只出现在句尾用平声的句子上,如果句尾是仄音,则整句至多是拗句,没有孤平,就算整句只有一个平声,例如仄仄仄平仄,也是可以的。         三平调指的是诗中末尾连续三个平声,例如         仄仄平平平        这是标准的三平调,七言中为        平平仄仄平平平        这也犯了三平调,是不为允许的。         用韵          这里稍微点一下用韵,因为这不是一个大块,然而讲下面的东西需要用的到。         其实用韵就是句尾压韵,动词是压韵,名词管压韵的字叫韵脚。         压韵其实就是使用拥有相同韵母的字,例如打,杀,瞎(韵母皆为a),等等。在近体诗中,不允许用不同的韵母压韵,否则叫出韵,亦为大忌。         此外,要注意韵脚只能,记住,是只能压平声上。否则该近体诗读起来真的很拗口,多数诗作家都能自觉遵守这条规则(我是经常破坏的,所以多数都很拗口)。         其次,五言诗中,第一句可压韵可不压韵,而其它单数句均不可压韵,双数句均必须压韵,这也是格律上严加要求的。也就是说,第一句的末尾字可为平声可为仄声,其它单数句末尾字均为仄声,而双数句末尾字均为平声。具体例子会在粘对部分给出。         最后,用韵也是有几点禁忌的。例如不可用同字压韵,即使字同意思不同。也不可以用同意字,例如花和葩,二字的意思都差不多,因此不可以两字同在一首诗中做韵脚。         粘对         这部分实际上算是现代人都觉得很困难,且非常麻烦的地方。粘和对其实是两部分。         对即为对句。诗中两句为一联,这个联和过年时贴的联以及大家说的对联不是一样东西,然而有一点却完全相同,就是上下的律句的平仄必须完全相反,第一联可以(既第一二句)可以略微不同,取决于首句是否压韵。例子如下         如果首句压韵,以五言为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或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其实还是有对句的部分,上句开头是平,下句开头就必须是仄,而下句皆为必须为平。         如果首句不压韵,则和一般的联一样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或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如上所属即为对句。          而粘句指的是两个联之间开头的声必须一致,例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粘句的同时,还不要忘了对句,如此做法,为的是不使句子读起来感觉重复。  讲起粘对的规则很简单,记住他对于多数学过拼音的人来说也很简单。那么我开头说的困难在哪里?真正用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对仗         对仗即为对隅。         说起来总算到了最后一条,我和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对仗其实是只有在律诗中才需要注意的规则,在绝句中并没有要求。关于对句,其实就是诗中的中间二联(即诗中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第三句和第四句必须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也必须对仗。         关于对仗的规则,首先,句法要相同,不能有同字,此外词性要相对。         句法相同指的是要用相同句子结构的句子,即为名词,副词,动词,要有都有要没有都没有,且位置要相同,此为词性相对。         对仗的两个句子还不能有相同的字,像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中可以出现,但是近体诗中不可以出现。         到此关于诗词的格律解说告一段落,希望大家对诗词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且对于诗词的创作之艰辛有所体会。这里还要说一下,格律是人定的规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的观点其实是凡是与自己创作思想背道而驰的规矩,皆是用来破的。但是破之前大家还是应该知道一下这个格律是个什么东西,这就好比你想用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你得要先知道有真么招可以破,你总得知道怎么拿剑,或者说什么是剑什么是棍吧?否则到时候用一招破剑式打一个用棍的敌人,不被闷的满头青才怪。        待大家熟悉诗的格律后,相信大家都会对诗的船的创作感到轻松……应该吧。 资料来源[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466.htm[/url]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450.html?wtp=tt[/url] [/align]
写这篇论文真是让我吐了血了,希望帮得上大家。接下来要去改那首不成材的《为何醉》去了,接下来算是第四版了吧。
支持,非常好的一篇帖子。
真不是一般人能读完的  太狠了哥们 老长了
每当在帖子里和大家论及古诗词的格律问题的时候,经常有一两个人表态,说他们尽管不懂这些知识,但是一样支持这些诗词作品。 哈哈哈 你是说我吧 真的很感谢你  给我这么好一个机会能够入门格律境界  以后多多指教了啊
大家客气了。     在我于这个贴吧上发表的文章中,甚至我以往的即兴文章中(既不包括学校里的傀儡文章),这篇算是少有的,估计也是第一篇论文。我是不喜欢写论文的,麻烦是一个原因,没人愿意看是一个原因,没法写得高兴也是一个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饶是这许多原因,我还是写了这篇论文,并且较我的其它文章更不希望其沉下去,无人问津。早些时候的作品,我经常写完后从本子上撕下来,然后抛弃到一些没人注意的角落,因为写的多是伤心的事,我认为这样子能够忘记心痛——因此,我已经习惯写一些没人会去看,注定没人注意的烂文章了。     但我还是不希望这篇文章沉下去,其实我并不比喜欢其它文章更喜欢这一篇,我认为它的措辞用句并不好。我只是认为这篇文章可能帮助一些人,帮助一些想要进入文学,或诗词创作领域,却找不到门的人。     希望看过这篇文章,或是能从这篇文章得到帮助的人,能够顶一下这个帖子,直到它的使命完成,帮助了最够多的人,引导了足够多的人,这就足够了。 仙人?非也。 闲人?然也。 指路者,闲人雨楼。
我有一个问题。 上面说的仄平的4声, 是不是指平常我们普通话发音的4声呢?
[s:205] 抱歉没有认真看。。。。就是那样。。。。赫赫 当我说废话好了
好贴 好久没上文学版 一上来就看到有好贴 最近好贴不少 很受用很受用
我有问题 ~~ 引用雨楼的: “古时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非为,一,二,三,四         古四声,平即为平声,上去入都为仄声。而今音中,原来的入声基本已经消失,有些融入到了三声里面,所以基本上上,入即为现代的三声,去即为现在的四声,而平声现在被分为了一,二两声。 ” 所以说, 现在的一,二声,就是平声; 三声,就是入声,四声,就是去声,而既然上,去,入都是仄声,也就是说,三,四,都是仄声了? 也就是说,1,2 为平声, 3,4, 为仄声。 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推才能填词吗? 好复杂啊。。。。。。 [s:205]
复杂是一定的啊。好在词中还有些地方有既可以填平声也可以填仄声的位置。
可是为什么昨天  又有人跟我说 平声是第一声  仄声是2,3,4.。。。 如果这么说的话,岳飞的“满江红"里面,第一句话: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按照4声来说,也就是 4411, 224,1131 也就是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对吗? [s:199]
首先,你那位朋友搞错了。那是古音的分法,平,上,去,入,第一个为平,其余三个都是仄音。而现代的音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只在一些地方话中存在。今音中,第一,二声就是平声了,三,四二声为仄声。 其实,现代的四声是有正规名字的,大家叫白了才叫一二三四声。它们真正的名字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此二声从名字上来看不用想都应该知道是平声了,而另外两声是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这两声和原来的名字一样,在此就不多说了。 入声现在一部分已经归入了上声,一部分变成了去声(大多是上声)。 另外,古音和今音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拿一首唐代的诗当着李白的面读,哪怕那是他自己的诗,他都听不懂,甚至以为你讲外国话。例如,以前“天子万福”,这句话在古音里分别就是平,上,去,入。而这里,福,在现代文中已经是阳平了,并且以前也不是读fu。 所以,你要是想要将原来的诗词的格律还原,还得要去查古音。但是现代人作诗,哪怕是做近代诗,依照今音即可(因为读的人都是拿今音读的)。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来的《满江红》定格 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声韵脚。具体如下: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解释一下一些可能困扰大家的地方。 括号内的音调为可平可仄,只是通常用括号里的音调而已,括号外面的不可换。 双调,指的是词总共有两阕(单调就是一个阕,而三调就是指三阕)。 四仄韵,五仄韵,分别指的是上阕有四个韵脚,压仄声,而阕有五个韵脚,压仄音。定格中的引号“”是我后加的,为的是方便一些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韵脚,应该在什么地方押韵的人。大家只要看是在“”里的字都压韵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三四字对仗,五六句,七八句对仗之类,大家自己去数了。对仗部分看上文。 入声韵脚……只会普通话的人请完美的无视这一条,因为普通话里面已经完全没有入声存在了,用上声和去声也行,反正只是通例,并不是死规矩。会其他方言的在这里用入声的字就是了。 从岳飞的原词中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的不同了,所以大家不要照搬古人词中的定格,专门找下定格来创作。 话说上面我说的话很多和上文重复的……但是狼崽既然问了我也得回答啊。
[s:201]  谢谢你的回答~~~哈哈~~ 她告诉我 那是她初中时候学的。。。可能改了吧 [s:204]
初中……请问你那位朋友高龄? 这些内容是建国初,自打现在的汉语拼音出现就确立了的啊,我查了一下资料,汉语拼音是在1958年开始使用,后来虽然经过几次更改过,但是关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却是一直没有改过。如果你的朋友实在那之前上的初中,那你朋友确实厉害……
天生你们都有才,不过江东死不休!
[s:200]
新帖 发表回复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标题  (可选)
内容

恢复自动保存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