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 | 灯火相传 守住团圆

- [231] () (0)  (0)

元宵节:送灯与传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家乡小镇过元宵,除了吃汤圆、挂灯笼、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喜庆热闹的习俗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上坟送灯。

在家乡,老辈人常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的火」是说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围着火炉守岁;「十五的灯」则是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为故去的亲人上坟送灯。

在家乡,送灯都是在元宵节傍晚吃团圆饭之前进行。过去老人们都相信,人要过节,先人也要过节,上坟送灯,是让故去的亲人拿着灯笼照亮回家的路,和亲人团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上坟送灯,是在坟前插上几根竹签,做成方形或多边形的灯架,把蜡烛插在中间,再套上用白纸糊的灯罩,灯就成了。暮色降临,当满山遍野的灯火亮起来,鞭炮响起来,彷彿睡着的先灵们也被唤醒,拎了灯,随着亲人们高高兴兴返家去吃团圆饭了。

先灵虽与家人冥阳两隔,但是通过送灯这种寄托哀思的方式,冥阳间的亲情交流是温暖无碍的,极其富有人情味。如同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演的那样,爱心是穿越冥阳两界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不论相隔多久,无论相离多远,都能让先灵与儿孙团聚一起。

曾经在地方志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姓何的读书人,是个大孝子。逢年过节,他都会先在家里做好丰盛的供菜,然后叫儿子牵着马,与他一同去到祖先的坟茔,迎请先灵回家受供。回来的时候,儿子在前头牵马,他在后头作伺候状,好像先灵真骑在马上,跟他们回家一样。

乡人见状都笑他酸腐,叫他「何酸」,他却不以为然,泰然处之。因为有父亲做榜样,他的儿子也很孝顺他。有一次他生病,儿子亲尝他粪便的甘苦,以此验明病情。儿子的孝举,让乡人叹服不已。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体会到,小时候,正月十五父母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上坟送灯,其实也是在以身作则,给我们做饮水思源、知恩报本的榜样啊。

记得那时候,母亲曾经给我讲她听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不孝子,嫌弃父亲老来无用,就用背篓背着父亲,把父亲扔在深山里。不孝子回来后,准备把背篓也扔掉,但他有一个小孩,虽然年幼,却很懂事,小孩察觉了父亲的行踪,于是让父亲把背篓留给他。不孝子问孩子留背篓有何用,孩子说,将来我也用它来背你,就像你用它来背爷爷一样。

时光荏苒,过去是父母带着我们给故去的老人送灯,如今轮到我们带着小孩给故去的父母送灯。我们背着的是无形的背篓,背着的是对先祖不能离弃的恩情与怀念。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我们既是送灯人,我们也是传灯人。

 

回复  
分享到微信
     a 写的好,一代传一代,就是现在很多在这边长大的小孩没了这样的情怀 - [184] () (0)  (0)
     a 日本人在困难时期就是这样对老人的 - [133] () (0)  (0)
          b 我们小时候的元宵节就是 - [15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