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本来指的是结姻双方的财富和地位相当,主要和金钱有关,是很多人娶妻嫁郎的主要判断标准。


        当然,现在大部分人依然还是这个标准。


        但是,现实却给出了旗帜鲜明的抗议:很多我们以为门当户对的婚姻依然出现了各种问题。


        明星与豪门,可谓门当户对,但是婚姻纠纷却没少见;放牛娃嫁给了庄稼汉,也算是门当户对,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过得不幸福的也见多不怪。连曾经给整个世界蒙上美丽童话外衣的英国皇室戴安娜王妃的爱情,最终也只能以离婚告终。


这么看来,门当户对的婚姻,也不见得就那么可靠。

        托尔斯泰说:“所有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有它自己的不幸。”


        而一个家庭,最幸福不过是“爸爸深爱着妈妈。”


        幸福的婚姻,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所以我们可以说,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婚姻却各有不同。


        幸福的婚姻确实要讲门当户对,但是最终都和金钱无关。


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精神。说得官方了,叫价值观;说得通俗了,要看是否谈得来。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传唱至今。


        但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算是门当户对吗?


        从金钱和地位上来说,从来不是。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说,一直都是。


        当初卓家是名满天下的富家豪族,而司马相如却一贫如洗,几乎过着流浪的生活。


        寡居在娘家的卓文君才艺绝佳,和司马相如并未曾谋面。司马相如在卓家家宴上轻抚一曲《凤求凰》,便俘获佳人芳心。


        卓文君决定与司马相如私奔的理由只有一个:仰慕司马相如的才情。


        仰慕才情这事儿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的。


        一个前提是首先自己得有才情,而卓文君本是才女。


        虽然从金钱家势来说,两人天壤之别,但是从精神上而论,实属也是门当户对。


        两人结婚之后,家徒四壁,无以为生计,后来靠变卖车马,换得一个小酒肆。


        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自己则做了个跑堂的伙计。


        后来司马相如因为自己所写的《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被征入朝中为官。后又呈《上林赋》,官拜为郎,赏赐颇丰。


        此时,无论是从金钱,还是从地位来说,司马相如都成功逆转,已非卓家可匹敌了。

        很多美好的感情,总是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蚀。


        激情散尽,只剩下了大眼瞪小眼、左手握右手的平淡。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不例外。


        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落魄的书生。加上和卓文君长期两地隔离,遂产生了纳妾的想法。


        卓文君知道后,先是写了著名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后又呈《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司马相如读后,想起了自己和卓文君曾经的种种。更为重要的是,他再次被卓文君的才情所折服,遂断了纳妾的念想。


        不久之后,司马相如辞官归家,和卓文君归隐林泉,白头偕老。


        这段佳话才有了个完美的结局。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从一开始就从来没有从金钱和地位上对等过,一直对等的只有两人的才情。


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世界。


        即使在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能够最终化险为夷的也与金钱和地位无关,而是彼此的相互欣赏。

        一辈子太长,金钱也好,权位也罢,最终都会回归到生活。


        在漫长的生活中,两个人的长相厮守,仅仅靠包容、忍让是不够的。总有一天会忍无可忍,然后一拍两散。


        一生很长,这个姹紫嫣红的世界诱惑又多,总有一天我们会生出厌倦,然后疲惫,最终放弃。


        因此,我们总需要找到那么一个点,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它让我们在想犯错误的时候,提醒我们去衡量是否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它可以让我们忽略到对方那些讨厌的缺点,携手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