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能坐头等舱?

Wed Apr 18 2018 13:15:25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最近几次坐飞机,每次路过头等舱,小孩都会饶有兴趣地观察。

一开始我还挺坦荡,直面事实:这个是头等舱,飞机最前面的位置,要花很多钱,买一张票可以买一辆小汽车噢。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比喻是在阿兰.德波顿写机场那本书里,“在搭乘一夜要价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机舱”。因为太忌恨这些富豪和有钱人,德波顿在头等舱休息室把他们想象成是一群专制政客,靠着各种裙带关系和诈欺手段猜获得了种种特权。

小孩噢了一声,到第二次又问了,妈妈,这个就是头等舱吗?

对,是的,这个就是头等舱,很贵。我偷偷查了查价格,上海飞巴黎,经济舱几千块足矣,头等舱需要五万多。一个五万多就算了,我们一家三个人,十五万多,果然是一辆小汽车的钱。

但儿子还是不太理解,他可能觉得,小汽车,我家不是买了吗?为什么不能买头等舱?他在空姐面前大声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能坐头等舱?

顿时有一种英雄气短的窒息感。

是啊,为什么不能坐?不就是钱吗?千金散尽还复来,好多读者都跟我说过,坐头等舱真的很值,带女儿进头等舱,空姐会叫小公主,到后排经济舱,只会叫小朋友。在朋友圈看到父母带着小孩坐公务舱或者头等舱的照片,瞬间戳心戳肺:儿子真可怜啊,永远都在经济舱。

当你享受过荣华与富贵,你就再也回不去了。很多人为自己的豪华出行这么辩解。

我还是不舍得钱,于是我努力读完了一本社科类读物,书名很直白,叫《不平等的童年》。

图片

小孩子虽然无忧无虑,不管哪个阶层的小孩,看到虫子都会惊讶,看到糖都吵着要吃。但是人类的产物,说到底,一开始就分了阶级。

这本书调查了90年代中期美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小孩,旨在对比两种生活环境会对小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看书的时候我非常困惑,因为儿子有时候是纯正工人阶级的小孩,有时候又像个中产阶级的孩子。

中产阶级的孩子和爸妈,普遍觉得很累,家长累,因为要为小孩安排不同的课外活动,还要带着去上课。小孩累,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班要轮着上来上去,美国人特别重视体育和乐器,每个中产阶级孩子,基本会有一项乐器练习,和一项球类活动。全家人为了这些活动,不但要贴上大量资金和时间,还需要放弃跟活动有冲突的亲戚聚会。没有任何事比小孩的前途更重要。

图片

跟现代中国几乎一模一样,大部分小孩都很忙,忙着学英语,忙着练琴,然后忙中抽空锻炼一下身体。那些号称放养的有钱小孩,无非就是把上兴趣班的时间,放在马术,滑雪,环游世界上。

只有穷人的小孩,才会放学后跟邻居家小孩疯玩,儿子上中班前,放学后就是这样,跟邻居不同年龄的小孩一起玩,有一岁的也有十岁的,在美国人的调查研究里,这种明显是贫困街区和工人家庭小孩的生存状况。基本也是我小时候的情况,除了和邻居孩子玩,没什么去处。偶尔想过要去练电子琴,我爸妈想了想,太麻烦了,太费钱了。穷人的小孩都格外珍惜这种上兴趣班的机会,一般会主动提出,想去参加唱诗班或者橄榄球训练。

可惜的是,儿子虽然跟很多小孩一起玩着长大,但是对去上兴趣班也显得非常不情愿,家长兴致勃勃报名,每次一到上课的时候,他非常坦荡地表示:不想去,想在家里玩。

笨蛋,你作为穷人的小孩,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啊。

在《不平等的童年》里,美国人的阶层感十分明显,中产的小孩对大人有礼貌,能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出门看医生还可以大大方方聊天,他们很早就开始进入成人世界。工人阶级的小孩就没那么幸运,小孩之间很亲密,对大人只有服从和抗拒。工人阶级不会特意安排时间给小孩搞活动,孩子的玩耍是孩子的事情。我有个朋友忧心忡忡说,真的不想把小孩给老人带,他们除了给她吃饱穿暖,只会每天开着电视。这是典型的穷人带法。

看不顺眼很正常,试想你拼命努力为小孩奋斗成中产阶级,转身一看孩子跟穷人家小孩一模一样,吃着棒棒糖喝着色素饮料,如果不给看熊大熊二,能躺地上哭半小时。

这对父母来说太煎熬了。美国人在书里写得很直白,穷人对小孩看电视的时间并没有限制,基本家里的电视是一直都开着的。

我儿子身上还有另一种明显的工人阶级小孩痕迹,跟书里9岁的黑人小孩一样,在肯德基和麦当劳会很凶地划分领地,对想抢座位的人大喊一句:这是我的位子!

本来听到这句话没什么,甚至觉得很好笑,看了书之后很羞愧,因为显得太动物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孩肯定不会这么没礼貌地说话。穷人倒是对这种小孩赞许有加,嚯,这孩子真冲得出。

他其实只是不会和成年人的世界打交道而已。

但是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很像中产阶级的小孩。如果你现在简单命令他做一件事,走吧,回家吧。

他会随口问:为什么?再玩一会不行吗?还有开头那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坐头等舱?

他应该蛮想坐的,所以问我为什么不能。

如果我简单粗暴说没钱,这就太工人阶级了,只有穷人才会跟小孩谈钱不钱的,大部分穷人的小孩从小就明白自己家里不富裕。作为中产阶级的父母,就算钱不够花,也不会在孩子面前提没钱两个字。你得讲出一番道理,顺势引导,比如坐头等舱需要小时候好好读书,长大努力赚钱,这样就可以坐了。不,等等,我小时候读书很努力啊,为什么现在没坐上头等舱?是不是该跟小孩普及下航空公司的积分制度,告诉他将来进外企做管理层,很快就可以拥有一张白金卡?

算了吧,我越想越烦躁,最后还是用穷人的办法,坦白讲没钱,妈妈买了头等舱机票后,就没钱带你到处玩了。

小孩一听特明白:那我不要坐了。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上,我还是像一个工人阶级的父母。

书里说,中产阶级的父母很爱跟老师打交道,特别是为了自己小孩的事,可以不停找老师找学校到处协商,如果学生表示对老师不满意,家长甚至可以联合起来换老师。以前我碰到过这样的家长,在幼儿园对学校大谈意见,本来一小时的家长会被拖成两小时,我内心翻了无数个白眼,心想真是个事儿妈,你家小孩成材不成材,天生基因决定的好吗?

看完书恍然大悟,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穷人很怕老师,对老师说的总是唯唯诺诺,唯恐小孩在学校惹祸,每天只要儿子按时到校,就可以给自己打一百分。

我对不起小孩,如果想让小孩变成更优秀的宝宝,其实应该努力参与到和学校的沟通中,小孩不会拍皮球,是不是小孩的体育老师有问题?别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占多大的几率,该怎么跟园方沟通,做事儿妈实则是中产阶级父母的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必须不怕麻烦,事无巨细,通通关心。大部分中产父母为了养孩子,会花费数额巨大的钱,微博上常有类似月薪三万的高管母亲抱怨三万还不够小孩过暑假,年入一百万在北京刚脱贫。赚多少都花在小孩身上,导致自己都没有多余的钱度假享受一番。即便这样,他们也不会跟以前的爸妈一样,拿出含辛茹苦的语气说:家里为了让你读书,多么不容易。大人不会说赚钱的艰辛,只想小孩努力又成功。

两相对比,做穷人家长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管好吃穿住行,差不多得了,然后说点希望小孩有个快乐童年之类的鬼话。至于做中产家长,注定劳心劳力,美国的中产家长时刻都在幻想,如果小孩今天没有作业就好了,今天没有课外活动就好了。你要想培养出一个精英,就得从小这么努力。我永远记得一部美国电影《茉莉牌局》给我的出场震撼,父母每天在练习场上陪着女儿,做她人生最初的教练,你不仅要练好滑雪,还要做好功课。而这个女儿,还仅仅是他们家里最不起眼的小孩。两个儿子纷纷得过世界冠军,目标大学不是耶鲁就是哈佛。

中产的小孩,将逐渐生成一种优越感,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现在的小孩,怎么都跟人精一样。

不管你是不是对那种事儿妈家长特别鄙夷,对从小练琴练英语的小孩侃侃而谈觉得特没劲,潮水终于改变了我们。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再也不考虑头等舱的问题了,工人阶级的泥还没洗干净,就妄想跟有钱人平起平坐了,还是努力赶上中产的脚步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