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害怕吗?这些你熟悉的产品和行业快消失了

Thu May 24 2018 10:25:57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1_1K602N19_0.jpg

  摘要: 去年我们还在热议无现金消费以及信用卡刷卡消费两种中美不同的消费方式谁更胜一筹,当时我们比不出结果。现在商业战略家已经表示未来几年内,这两个技术都将被淘汰。十年甚至五年之内我们日常的生活会发生巨变,你所熟悉的信用卡,iTunes, ...

  去年我们还在热议无现金消费以及信用卡刷卡消费两种中美不同的消费方式谁更胜一筹,当时我们比不出结果。现在商业战略家已经表示未来几年内,这两个技术都将被淘汰。

  十年甚至五年之内我们日常的生活会发生巨变,你所熟悉的信用卡,iTunes,停车场,客服中心和加油站都会被踢出局,总之一个字:变!你准备好了吗?

  再见,信用卡!

  由于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出现,信用卡的使用率已大不如前。商业战略家Michael McQueen表示:时下流行的手机支付同样也会被淘汰,生物技术如今迅猛崛起,它才是未来,很快人们就会忘记信用卡是什么。

  去年夏天,我们一下被马云的杭州无人商店刷屏了,支付宝推出的Smile to Pay,此技术就是顾客可通过面部识别技术验证身份,以此支付花费。“刷脸消费”虽然并不是什么新科技,但是以往在电影里看到的声音,指纹,视网膜,耳朵和脸部动态扫描确定身份真正应用到了我们生活中,还是令人感到了兴奋也有些许的不安。

  我们承认相对于传统的信用卡消费来说,生物特征识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以前是因为成本过高,我们只能在出入境海关,政府机构中使用这项技术。但是现在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在全国大量普及,生物特征识别在大众市场推广已具备足够的条件。如今万事达(Mastercard)在欧洲12个国家推出的“刷脸支付”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脸部和指纹识别来简化网上购物流程。美国银行和大通银行从2016年开始全面支持“指纹认证”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扫描指纹登录这两家银行的移动端应用。与此同时,富国银行在全美大力推行“眼纹认证”,用户经手机核对过眼纹后,登录银行账户,当然目前还仅限一些企业客户。

  你是否注意到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电脑已经增加了人脸识别功能?苹果iPhone X具备“刷脸”解锁功能,并且可运用到Apple Pay以及各种需要身份验证的App中。在支付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误识率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一。如今真是技术上重大突破,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也到处实践,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让资本嗅到商机纷纷涌入,我们可以想到未来生物识必然进入“井喷期”,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准备的就是自己这张最真实的脸,等待技术全面应用。

  2014年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多项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测评,其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最优算法在百万级数据库中的准确率都超过了90%。虽然这些技术看似遥远,但是实际上大型银行测试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只差最后一个全面推出的环节。上个月(4月14日)全美正式取消信用卡签名这个古老的习惯,其实在现代社会还有多少美国人相信自己的签名能给信用卡带来安全保障呢?所以一个名存实亡的签名被取消,是为了下一步新的技术扫清人们的心里障碍。对于美国来说,我们也许会直接跳过手机支付这个过度环节直接进入生物支付领域。

  当然我们前文说了除了兴奋还有不安。不安来自于人们对安全和隐私越来越关注,同时黑客和这些高新技术一样也越来越高明。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也正因为于此个人敏感信息一旦被非法利用或者获得,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逆的,你总不能狠心去掉自己的生物特征去换张脸换个耳朵。乔治城大学的法律教授Alvaro Bedoya的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他担忧密码是私有信息,但是人体生物特征则是一个公共信息,比如你去酒吧喝酒指纹就被留在杯子上,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诚然,看看现在FBI和国土安全局他们做的工作就知道,这样的技术对于现实社会有多大的冲击,如果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旦被应用,整个社会在隐私和安全问题上将会有一次重大观念性的颠覆,我们中国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未来如果你不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你将寸步难行。

  当然生物特征识别行业必须要具备一个规范化的监管和运作环境。虽然现在各大公司在这项技术上都承诺已有了自己的安全隔区内,以确保数据安全无虞,但一个行业想要正式推出必须有明确的责任制和第三方信任机构来监管数据。我想如果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也就是生物识别技术正式应用在全美的那一天。十年?应该真的用不了这么久。

  再见,停车场

  停车场为什么会消失?当你在市区内找不到停车位,还在抱怨高昂的停车费时,科学家已经预测未来停车场将被集体迁移。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将无法阻挡,一旦普及,人们不仅会逐渐放弃拥有私家车,而且停车场也会消失,汽车保险业等裙带关系的行业都会萎靡。

  对于汽车王国的美国来说,民众最关心的就是这一大改变。当看到私家车要消失时,不少美国民众对此表示了不服。

  “很多人喜欢开车,无人驾驶这事2027年也实现不了。”

  “去奥斯汀或者其他大城市看看,这么混乱的情况无人驾驶不可能实现。”

  是的,无人驾驶技术是目前来看是一项炫酷的AI民用技术。未来:你上了车,然后开始工作,或者玩游戏看电影,都随你。走在路上,满眼的都是无人驾驶的车,它们井然有序。等到了目的地,下车,自动结束订单,自动支付完毕,车自己去载下一位乘客。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它克服了人的弱点,避免了疲劳驾驶、视线盲区、驾驶冲动、酒后驾驶,能够解决交通堵塞这样一个城市的巨大"痛点",对于人也是一种解放。联邦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几年前就表明了态度称无人驾驶将比由人驾驶更安全,并于去年正式发布无人驾驶汽车监管新规,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举措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汽车制造商和自动驾驶技术研究者的肯定和支持。然而这一年来,有关无人驾驶的争论却节节攀升。今年3月一辆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路试时与一名骑自行车的妇女相撞,最终导致了这名骑车妇女死亡。随后一名华裔男子在加州山景城段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车辆失控并撞到了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导致汽车起火,车辆瞬间报废,司机最终也不幸身亡。虽然后面证实事件与无人驾驶并无直接关系,是因为司机过度依赖无人驾驶,但这同时也向我们证实了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目前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系统才刚刚起步,离完全无人驾驶还是有很大差距。

  无人驾驶已经不是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对我们传统价值观念的严重挑战。消费者可以自问下,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选择无人驾驶或者自己驾驶两种方式开车,你会选择哪个?无人驾驶虽然整体安全系数完胜个人驾驶,但是事故摊到个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事故。在交通事故中,人类行为导致的后果是有责任主体的,可以追责,因此,也倾向于被认为是可以控制的,而无人驾驶则面临着无法追责的难题。面对这样一个沉默而看不见的司机,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彻底信任无人驾驶技术,相信技术远比人类更靠谱;要么就是对这项技术苛责到底,决不允许存在一点点的事故率。但当把生命交托给无人驾驶时,又有多少人能选择第一个假设呢?在感性层面,这绝对是我们一种难以承受的后果。

  所以尽管无人驾驶可以拿出强大的数据证明自己技术已经完胜人类,但是它所挑战的是我们的伦理认识,我不认为短时间内它真的会取代汽车。不过当有一天满大街除了人在开车还有一部分无人驾驶共存的时候,你是不是认为这样的场景更可怕呢?曾经有学者质疑当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正常行驶突然面对一个失控的卡车,它要躲闪,两边各一个摩托车,那么它该如何解决?人类解决这类问题更多的是突发情况下的本能,但是无人驾驶又要去选择牺牲谁呢?不管如何选择,这个责任是谁来承担呢?

  严峻的道德立场问题才是无人驾驶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全新问题,我们拭目以待它的发展。

  再见,客服中心

  受够了800电话无休止的等待,重复性的让你回答问题是不是很闹心?但是据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估计,到2020年,85%的客服互动将由AI聊天机器人负责。该技术成本不仅远低于人工,且效率更高。

  说到底,这还是AI的发展带来的结果。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正在成为面向零售商的热门客户互动平台。例如,eBay有一个ShopBot系统,它可以更快、更无缝地实现搜索、比较以及购买商品。时尚品牌Burberry的聊天机器人能根据强大的数据为客户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搭配。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这或许是AI成为人类第一个工种。事实上有一半的客服对工作状态不满意,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负面情绪多、工作内容枯燥等等。

  Cogito是一家致力于声音分析软件服务的人工智能公司,该公司尝试通过识别来电者声音中所流露出的情绪来帮助客服代表人员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对此依旧存在情感上的困惑:

  我们看到AI目前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客户服务问题,但它已经非常适合归类客户服务问题,针对频繁出现的问题,给出最佳方案。而这一步已经解决了客服80%的问题。

  再见,加油站

  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越来越多得到大家使用,加油站也是下一个消失的行业。未来当无人驾驶成为了趋势的时候,这些裙带行业都将被彻底洗牌。

  再见,iTunes

  准备好跟iTunes说再见了吗?因为明年年初,也就是2019年年初,苹果就决定终止iTunes音乐下载销售,取而代之的是 Apple Music 的付费注册请求。首先是趋势正在变化,音乐下载市场如今的下滑真的很严重。另一点,强推 Apple Music 的苹果或许已经不再需要 iTunes 音乐这样可能会让用户困惑,弄不清两者区别的服务了。

  再见,还有很多...

  其实仔细看看McQueen所预言的这些十年后的消亡行业,正是这次工业革命中领跑的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等。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