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海归月薪买不起iPhoneX:不是留学没用 是你没用

Thu Sep 14 2017 15:16:55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你一定听到过,成绩不好的才出国呢、留学就是混日子、现在海归全成海待了等声音。

  的确,有很多留学生的毕业薪资连一个iPhone X都买不起。

  前不久的热门新闻,杭州女生小林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26岁的小林,怎么也没想到,当初父母为了她留学卖掉房子,如今却很难养活自己。

  高考,是国内学生必须面临的一道关卡,而有一些人却想通过出国来逃避。小林一家就选择了送她出国读书,追赶学习金融的热潮。

  高三下学期,当班中同学们在为高考奋战的时候,小林便开始了语言培训。

  小林的家境不算富裕,6年的留学生活家里勉强支撑,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新闻描述了小林的焦虑与不安。她的英语优势并不明显,很多211、985的同学们也可以达到同等水平,26岁无任何工作经验的她只被应允2000块底薪,而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已经站稳脚跟。

  无人脉、无经验、无竞争优势,最终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到手5000元工资。

  这一切,与小林一家的预期,相距甚远。

  留学并非是一个投资项目,当教育和消费一样直接和粗暴,认为投入多少就能产出多少;当我们把消费带来的快感等同于能力与知识的获得;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林迷失自己

  很多人开始质疑,留学有什么用?

  △

  2016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统计数据,1978年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404.21万,年均增长率19.06%。根据《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显示,在2016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图片

  美国《2015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4至2015学年,留美的中国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304,040人,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小留学生已占据留美市场主体地位。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留学生,本科阶段开始前往国外读书。

  尚未完全形成的三观,巨大的孤独感以及对于是非的不成熟判断,导致很多悲剧发生。

  今年七月份,留美中国女生林娜因吸食笑气成瘾,导致身体机能全面紊乱,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瘫痪回国。

  

图片

  接受采访时,林娜回忆起半年多来吸食笑气的经历:

  公寓附近的烟店,一箱笑气弹卖1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气球,一个月能花掉十几万,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晕晕乎乎的,然后睡着了,睡醒之后又接着打。

  短暂快感导致林娜四肢萎缩瘫痪,最终被遣送回国。

  遣送归国的案例层出不穷,有的因为成绩太差出勤率过低,有的因为考试作弊严重抄袭,更有甚者因为吸毒、杀人等极度恶性事件被管制。

  留学生们的光环正在减弱。

  《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显示,如今留学后服务备受青睐。留学的定义已不再是申请成功出国深造,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则更加关注留学后的发展,也有更多的留学机构开始提供学业指导、跨文化适应、就业等留学后服务。

  出国留学不是最终目的,学成之后是否顺利毕业,并寻找到与之匹配的工作岗位,成为成功海龟的主要标志。

  近期,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话题广受关注,这些大咖海归被称为是继杨振宁、李政道后,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祖国的又一段佳话。

  中国当今两次留学生归国潮,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三次归国潮便开始孕育。

  《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4.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回国发展。报告预计,2017年的归国人数将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然而,申请材料造假,野鸡大学横行;部分留学生的恶性事件造成声誉受损;国外院校降低门槛疯狂扩招;国内优秀毕业生的强势崛起令海龟在国内就业并非顺风顺水。

  

图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中称,海归的主要优势是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外语(课程)水平高和适应能力强,不足则在于好高骛远、易跳槽、盲目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差。

  数据还显示,53.8%的海归因思维方式的冲突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

  国内人力市场也逐渐实现了价值理性的回归。如何适应国内就业大环境,是归国留学生面临的主要课题。

  留学带来了全新的文化背景、更广阔的学习资源,以及独立生活的机会,这本身并非坏事。

  真正让人产生质疑的,是那些花着家里的钱换个地方混日子的人;是那些明知自己一无所学,却引以为豪的人;是那些眼高手低,自我麻痹还看不清现实的人。

  所以醒醒吧,不是留学没用,是你没用。

  △

  留学究竟能带来什么?

  帮你塑造更强大的内心,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马东节目《十三邀》里对话许知远,谈到了他在澳洲八年的留学经历。

  上世纪80年代末独自去悉尼求学,马东一下飞机就发现自己的穿着和当地人格格不入。

  牛仔裤搭皮鞋,悉尼人用怪异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中国男孩。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生活逼迫他必须要独立。马东说他几乎打过所有的小工,去麦当劳干活、做办公室清洁工、揉皮子、盖房子、刷油漆......

  在北京,他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下;在悉尼,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穷留学生。

  

图片

  身份的转换、环境的压力,让生活变得五味杂陈,催促着一个少年迅速成长。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每克服一个困难,每战胜一个挫折,都积聚成无形的力量留在身体里面。于是你渐渐长出一副铠甲,勇敢面对生活种种的小恶意。

  想象中的留学生活如同朋友圈中分享的那样五彩斑斓,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高大的图书馆,嗨翻天的聚会和一群金发碧眼的朋友。

  而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带来的是必不可少的孤独。而这番辛酸,在逢年过节时体现得更加强烈。

  一位粉丝曾给社长留言:

  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往返一趟机票太贵,只能在视频里看看爸妈和家人。以前在家从来都是懒得贴春联,现在跑几个街区花20块钱买了一副对联贴在寝室门口,假装这里的春节也很热闹。

  无法逃避的孤独,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得留学生们必须独自面对所有,也由此锻炼出更加强韧的内心。

  在那些没有留过学的人眼里,留学就是上上课,旅旅游,开开车,兜兜风。

  当你真正留学了才会发现,生活是万事一人扛。

  △

  留学将赋予你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国外的交流环境中,留学生更容易迅速掌握一门正宗的外语。

  中文在全世界使用人数众多,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口数量大。而事实上,中文在世界文明中仍是一个小语种,处于边缘位置。不掌握一门外语,是很难真正走出去的。

  出国留学,实质上是被迫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培养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德国盛产哲学家、思想家,与德国人缜密的思维有关。而这种思维方式,又离不开严谨的德语语法。

  另外,根据研究表明双语者具有更高的同理心,能够为他人的处境着想,弱化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帮助他们看待事物时不迷信于一种观点,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图片

  一位去瑞士读书的朋友说,他们学校单是欧洲音乐史这一门课程,就涵盖了哲学、政治、和声、对位、文学、艺术、杂志乐评等内容,还有拉丁文、意大利文、德文、俄文等专业名词。

  上课的时候,偶尔说出自己与教授不同的意见还会受到教授的赞赏。在国外的课堂中,教授鼓励学生挑战他的观点,也深刻地感受到平等交流可以跨越年龄和身份。

  国外学校面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因此,为了考试不挂科,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深度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于任何事物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可能性,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

  通过在国外高校的学习,留学生拥有了比内地毕业生更加开放、多元的视野,接触到国际最前端的学术成果。

  很多国外教育看似一时达不到就业应试的功利目的,但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个体的成长,提升学生更综合的能力和素质。

  留学,不光是多学习一门语言,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更是培养全新思维方式的途径,了解世界的深刻与复杂。

  △

  留学给你更多增长见识和提升格局的机会

  知乎上有个高赞的网友说,上中学看到这么一个段子:有个人去美国旅游,找上厕所时问哪有WC,结果没人听懂。主持人评论说,WC是极其土鳖的译法,连toilet都过时的,现在应该用bathroom替代。她信以为真。

  高中去了美国旅游,她爸爸问哪有WC,对方一愣,没有听懂。她更坚信问外国人哪有WC等同于问中国人哪里是茅坑一样老土。

  后来她去温哥华念大学,发现bathroom不是唯一用语,restroom、washroom都是普遍使用的。

  再后来她去了剑桥大学,发现英国的厕所印着toilet。当她又去欧洲旅游时,居然看到每一块厕所的门牌都印着WC。

  从一个单词的译法,就可以看出我们很容易对外国形成某种刻板印象。

  

图片

  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留学,是为了走进一个陌生的国度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文化。

  于是你不再觉得英国人都绅士而内向印度人吃什么都放咖喱美国人上学都很轻松荷兰人没事都逛红灯区。

  出国留学会让你摘下原本的有色眼镜,打破既有的偏见和误解,会让你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多元的世界,对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

  当你感受过了不同的生活,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世界,内心也就愈发宽容。

  遇到与认知相左的事情,能够坦然接受,而不是被单一的意识形态而左右。并不是国内or国外更好,而是因为它们不一样。

  旅行或许可以快速浏览精髓,但要转变认知的角度,你必须在国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一段时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所处的环境不改变,人真的很难改变审视世界的角度。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

  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更具挑战的生活环境,更强大而宽容的内心,一次踏实而丰富的留学经历如同人生之路的另一扇窗,让你看到世界的不同层面。

  反观那些鼓吹留学无用论的人,他们无非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渴望留学而不得,怀有酸葡萄心理的人,这种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内心的积怨幻化成对所有留学生的盖棺定论;

  第二种是留学归来,一无所获,因能力不足而职场受挫,海龟变海带的人。这类留学生浪费了学费,虚度了时光,即使行了万里路,也只不过是邮差而已;

  第三种如同小林这样,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期望值落空的人。他们自身能力有限,留学无用只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平庸被留学的一纸文凭包装得不那么平庸。

  最怕父母卖房卖车送你留学,你让留学无用背锅。

  最怕你走遍全世界,回国后却是毕业即失业。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为什么我们绕了一大圈还是毫无例外地回到了原地,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已经在身边了,我们却还是要离开他们。所有漂泊的人不过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自己的家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折腾,这样看起来的一种徒劳无功,才能明白原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留学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获得立竿见影回报的事情,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眼界和心境,让你在异国风景中看见世界,在独立生活中看清自己。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