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为什么中国人不常说“谢谢”?

Tue Jul 28 2015 10:28:36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都说中国是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礼仪之邦,但据说这个邦里的人不爱说谢谢,很让人困惑。有个留学中国的印裔学生辛格,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常说谢谢》,正式提出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已经埋藏了二十年之久。
 
在中国大陆生活了40年的我,过去倒从来还没注意过,中国人爱说还是不爱说谢谢。直到20年前移民加拿大以后,听烂了加拿大人最常用的两个单词,“对不起”,“谢谢”,相比之下,感觉到我的同胞们还是很惜用这两个字的。不知道各位朋友有否同感。也许我们经常把谢意深深埋藏在心底。
 
有篇网文为中国人不常说谢谢辩护,理由有三,其一,“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而庄重地道个谢,大家反而尴尬。其二,“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回报要比收受的丰厚才行,一个“谢”字太轻了。其三,“大恩不言谢”,中国人最为实诚,感谢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表明的。 辛格的文章也是如此,与其说是分析,不如说在辩护。他现身说法,比较了自己的母国文化,得出的结论与印度习俗相近,这就是:中国人不爱说谢谢,是因为觉得说谢谢太见外。既然亲如一家人,就不必客气。自己是不对自己说谢谢的。粗想一下也有道理。你看,回答别人的谢语,中国人只是说“不客气”,“不用谢”。没有要鼓励别人谢谢的意思。
 
不过今天早晨乘bus, 碰到一个小插曲,有违这个结论。事情很平常。当我上了车,看到车厢里基本满座,就找了近门的一双座外侧坐下。事先当然习惯地对已经坐在里面,用手包占着外面一小半座位的华裔女孩,问了一声“May I?”但没见任何反应。女孩大约二三十岁。其间我同她虽然没有任何交流,但凭经验就知道这是个移民自香港或大陆中国的女孩,特点是对没有关系的陌生人视而不见。而其他族裔的女性遇到陌生男性,即便不说话,至少也会用目光交流一下。所谓视而不见,其实是见的,不可能不见,不见只不过故作姿态。当女孩要下车的时候,我还没到站,自然站起身来闪到一边让她,当她从我身后走过时,有一种古怪的安静。因为在加拿大呆久了,习惯听到“thanks”。当时,背后只有一阵幽风。
 
这个女孩不爱说谢谢那是当然的。不过因为跟我关系密切表示不见外,有点搞笑了吧?原因当然有各种各样,偏就是没有这个原因。但是,紧接着看到的另一幕,却又在否定我自己。不远处坐着一个玩手机的亚裔男孩这时也下车,走到了门口,仍对十米开外的Bus驾驶员说了一声“谢谢”。这是加拿大公交乘客的常规礼节,入乡随俗我也是这么做的。可见,同为亚裔华人,有不爱说谢谢,也有爱说谢谢的。说不说谢谢,与其说与一个族裔的文化有关,不如说与不同人群有关。有关于社会圈子,而无关于血缘。
 
同属中国文化的台湾人,是惯于说谢谢的。为此我向不同的台湾人考察证实过。而且到过台湾的人都说,那里的服务礼节非常周到,让世界各地来客宾至如归。并且这种礼貌不是由于职业,而是发自内心。由此我推测前面那个玩手机的男孩,没准来自一个台湾家庭。
 
道谢看上去只是个礼节,却只发生在那种注重精神世界的文化里或社群中。注重实利,讲求实惠的人群中,机会就很少。因为谢谢是纯精神的,致谢和受礼者之间,不产生任何物质交流。讲究实惠的人,说实话,从心里看不上虚伪的“谢谢”。你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嘛,什么都没有付给我,却占了一个便宜。而我为你付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实银,被一个谢谢就轻轻打发了。这是我理解的为什么有人不鼓励说谢谢的内在逻辑。这边不鼓励,那边自然疏懒,久而久之,谁都不说谢谢了。中国人爱讲“大恩不言谢”,意思就是,你为我付出这么多,岂是一个谢字能了结的。我必当投桃报李,这辈子还不清,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还。
 
亲近的人之间不说谢谢,究其根底也不外乎上面的原因。在中国,人情是一种债,里面带有大量的物质计算。你来我往,欠来还去,有点算不清了。谢谢既然不实质性还债,何必多此一举。
 
不错,“谢谢”的确不产生物质效应,但却产生着非常积极的精神效应。在我看来,精神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一般的科学仪器测不到,但形成的气场相当宏大。一般笃信科学,只看数据的人,对精神的作用不屑一顾。信奉了大半个世纪唯物主义,“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人,大都是这种类型。他们不懂,精神需求是比物质需求更高级的生命境界。
 
一般讲,修养或礼节这种东西,只建立在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中。也许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讲礼节。暴发户与暴发户讲礼节,但他们不与奴隶或穷人讲这个。不过在历经了很多世代以后,文明习惯渐渐养成了,贵族也会同仆人讲礼节。一些人接受过良好教育,经过思辨,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人格平等,就会自然流露出对他人的尊重,这就是礼节的起源。
 
经常相互说“谢”和“对不起”的人,虽然银行户头上一分钱进出账都没有,却在心理生理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种精神营养无时不孕育着美。接受美的熏染,血管经络畅通,正气扬升。很物质化的人是无法体验心理需求的,说那是阿Q精神。只有既关注物质,也关注精神的人(这种人在解决了衣食之忧后慢慢会出现)才相信,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健康,与其说主要建立在“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上。心理和精神健康的人,当官不大容易做贪官,设计制度也只设计健康的制度。
 
健康的社会有赖于大量心理健康的人。多说“谢谢”,让自己健康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