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在,爱在,世界处处是家

- [176] () (0)  (0)

ZT

假期总是短暂的。尤其对于远方归来的人和他们的父母。

我们这一代的人生,或许亲人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以前是火车站,现在,变成了飞机场。

我们下一代的人生会怎么样呢?

前天和老同学聚会,聊到一个话题:以后要不要送孩子出国。一家人,到底前途重要,还是在一起更重要?

大家担心孩子送出国之后,还能回来吗。

“她万一不愿意回来怎么办?到时候她想法都变了,我不知道她想些什么,也没法参与她的生活,” 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还没说完,眼睛已经红了。

这个春节,是我五年来第一次回国过年。

老妈包了饺子,烧了很多菜,我每次在她辛苦忙碌,把菜端上来之后,都会由衷对她说:谢谢妈妈!辛苦了!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说:不用谢!给你做饭,我也开心的啊。

话虽短。但我体会到自己长期不在,她想付出母爱却找不到目标的一点失落。

可是,如果长期在家,我恐怕根本想不到对她说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早已习以为常、理所当然,不太会因为一餐饭、一件洗好的干净衣服、一杯送到手的温水而感动。

一次远行,物理距离远了,心里却更加珍惜对方的付出。

在中国的家庭里,由于父母关照多,孩子往往独立生活之后,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在远方,你学会自己照料生活:早晨迅速弄好维生素abcde齐全的早餐、送孩子上学、下午放学接娃、回家做好晚餐、收拾东西做玩游戏、继续加班……

 

你体会到父母年轻时的不容易,当他们来了,突然进入你的生活无偿帮助你,你会对他们的付出觉得不好意思。

冲突也是在所难免。自己习惯的生活节奏,被亲人打破难免焦虑。

但是,这就是成长。至亲之间,懂得感恩,彼此体谅,但各自独立,留有空间。

父母都希望孩子像太阳一样,照亮自己一片天。不要成为一个“巨婴”,对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

离家,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

我们常常说,每一代人,日子其实就两种过法。

1.要么一代人重复一代人。年少时一堆梦想,20多岁放弃了,最后活成父母、祖父母的样子。索性把梦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就像父母把梦想寄托到你身上一样。

连教训子女的口气,都跟父母当年教育你一样。尽管,这种教训曾经伤害过你,你曾经反对过,但最后,你不知不觉选择了重复。

2.或者,每一代人不断进步,有更开阔的世界,引导家人一起成长。梦想不断创造和实现,人生常有惊喜。60岁,依然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接受教育,最终是为了实现生活的理想,倘有能力,也帮助别人过更好的生活。

在生活的理想下面,离家,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离开,往往缺乏准备。

毕竟,在多年的家庭生活里,习惯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对爱的表达,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操心和叮嘱中:从每天催促睡觉,到为了赶时间,帮助孩子穿好衣服、挤好牙膏。事事劳心。

一家人围绕孩子,安排家庭生活一切。孩子一走,父母的生活空了。

说到底,这不是子女离开带来的空白,而是家庭生活失去了孩子以外的其他方向。

孩子的压力也很大。

当孩子出国后,看到西方父母的生活。会心疼并要求自己的父母,能不能活得自我一点?有自己的生活,钱该花就花,不用总留着给我。生命太短暂了,十年一瞬,对自己好一点!

而父母还没有适应子女的独立生活、不同见解。仍希望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帮助子女规划一切,避免走弯路。

最终挑战两代人的,不是对彼此的爱,而是对人生和亲情的不同理解。

双方都很难改变。而这,才是正常的。

时代不同,教育不同,每个人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亲情从未改变。

你发现没有,无论世界多么艰难,让你难过的,永远是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冷眼。

距离远近,并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与亲情达成和解。

所谓亲人,不一定事事理解,绝对一致,那样只会把爱越推越远。

能够做到彼此陪伴,相互尊重,才是亲情本来的样子。无论多远,都是千里一线。

心在,爱在,世界处处是家。

 

回复  
分享到微信